【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植物学报
曾用名:植物学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674-3466
CN:11-5705/Q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422857
被引频次:190718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SCI科学引文索引(2014);统计源期刊(2018);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期刊分类:林业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贫困农村土壤植物儿童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研究(3)

来源:植物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3 贫困农村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与土壤—植物系统微量元素含量的关联研究仍较薄弱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主要与成土母质、气候、有机质含量和氧化还

2.3 贫困农村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与土壤—植物系统微量元素含量的关联研究仍较薄弱

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主要与成土母质、气候、有机质含量和氧化还原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70-71]。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田灌溉水、土壤中微量元素铜、锌含量对稻谷中相应元素含量有一定影响[72]。微量元素在维持人体健康中起基础作用[3],而且只能通过外界摄入,不能自身合成。人类生存与健康取决于环境中各元素的动态平衡,处在食物链高端的人类,虽然不是直接依靠无机食物生存,但其必需微量元素受制于环境中的各要素(土壤、植物等)[73]。然而,目前微量元素迁移、循环研究重视不够[74],针对土壤—植物—人体系统必需微量元素含量的关联特征研究仍较薄弱。

3 土壤—植物—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关联特征研究意义

3.1 有助于揭示土壤—植物系统微量元素与儿童体内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食物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战略,应更加注重食物综合保障能力及营养安全方面的研究。隐性饥饿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妇女与学龄前儿童[75],隐性饥饿等营养不良问题能使数代人陷入贫穷和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76],中国在减少贫困人口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还有大量农村贫困人口仍然面临着食物不安全和微量元素缺乏问题[77]。贫困农村儿童隐性饥饿问题迫在眉睫,必需微量元素失衡是主要原因,必需微量营养元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而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对微量元素缺乏更敏感。土壤中的矿物质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植物、动物和人的新陈代谢,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与地壳元素丰度呈正相关,这是土壤—植物—动物—人类生物链传递的结果[62]。开展该项目研究有助于揭示土壤—植物系统微量元素与儿童体内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

3.2 可为基于土壤—植物系统优化人体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

徐小磊等[78]通过研究成土母岩及土壤元素迁移特征,并对后期人类农业活动造成的土壤环境质量影响进行评价,为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提供借鉴。土壤质量和土壤肥力对粮食作物的营养含量和农业系统的营养产出有直接影响[63],微量元素可能是今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子,农业系统越多样化,食物系统就越会富含更多的微量元素。人体、食物中的微量元素源于土壤矿物质,植物、动物、人类都需要矿物质微量元素,并必须满足适当的数量和比例,如果超出或低于其适量范围或失衡,则可能产生负效应[61]。该项目研究可为基于土壤—植物系统优化人体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

4 土壤—植物—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关联特征研究初步设想

我国食物安全总体较好,但存在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成人与儿童、数量与质量等不平衡的食物安全问题,贫困农村儿童隐性饥饿问题尤为迫切,其中必需微量元素的平衡更为重要,现已有较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是,医学、营养学者注重于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入与平衡,地理学者注重于必需微量元素的空间格局,农学学者注重于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物强化等,由于各学科研究视角与侧重点的差异,因此,亟待加强土壤—植物—人体系统必需微量元素含量关联特征的系统研究。

今后研究将以儿童为中心,以植物土壤、植物为环境,将植物土壤、植物与儿童视为研究整体,如测定江西省贫困农村稻田土壤、稻米与4~6岁儿童全血样本所含铁、锌、铜、钴、钼、硒、碘、铬等8种必需微量元素,结合微量元素失衡儿童病例与体检报告分析及微量元素迁移累积系数测算,系统研究必需微量元素在稻田土壤—稻米—儿童食物链的迁移转化规律等关联特征;在贫困农村儿童食物多样性、多因素质量比模型必需微量元素满足度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厘清贫困农村儿童食物多样性与必需微量元素满足度之间的关系,并测算各种微量元素对儿童必需微量元素满足度的贡献率;旨在为基于土壤—植物系统优化人体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为贫困农村儿童必需微量元素失衡提出改善建议。◇

[1]唐羽彤,林慧龙.食物安全评价及其发展的路径选择[J].草业学报,2015,24(7):189-196.

[2]余颖雅,毕洁颖,黄佳琦,等.食物安全测量指标比较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10):192-202.

[3]韩军花,李晓瑜,严卫星.微量营养素风险等级的划分[J].营养学报,2012,34(3):212-216.


文章来源:《植物学报》 网址: http://www.zwxbzz.cn/qikandaodu/2021/0413/1009.html


上一篇:种滇西植物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
下一篇:近年植物茎叶抗癌成分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