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植物学报
曾用名:植物学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674-3466
CN:11-5705/Q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422857
被引频次:190718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SCI科学引文索引(2014);统计源期刊(2018);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期刊分类:林业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植物日光性皮炎一例

来源:植物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临床资料 患者,女,59 岁,务农。因面部及双手肿胀、红斑伴痛痒8 d,于2018 年5 月28 日就诊。8 d 前,患者食用菠菜后户外劳作,经日晒2 h 后,面部、双手出现瘙痒及灼热感。随后上述

临床资料

患者,女,59 岁,务农。因面部及双手肿胀、红斑伴痛痒8 d,于2018 年5 月28 日就诊。8 d 前,患者食用菠菜后户外劳作,经日晒2 h 后,面部、双手出现瘙痒及灼热感。随后上述部位出弥漫性非凹陷性肿胀性红斑,双眼睑肿胀、睁眼受限,无呼吸困难。当地医院按过敏性皮炎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 每日1 次、注射用氨曲南2 g 每日2 次静脉滴注治疗7 d,双眼睑肿胀消退,面部皮损上覆血痂,双手皮损肿胀稍减轻。既往体健,否认类似发病史,发病前否认光敏药物服用史,否认慢性病史、食物及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颊部、鼻翼两侧可见边界欠清的暗紫红色斑片,其上附着暗褐色血痂,不易剥除;双手背弥漫性肿胀,皮肤呈黑紫红色,散在分布黄豆大的水疱和血疱,疱壁厚而紧张,尼氏征阴性;余非曝光部位未见皮损(图1a,1b)。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生化全项,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红细胞沉降率,常规止凝血+DD 二聚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肿瘤标志物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均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正常。胸部X 线检查示右肺中野外带钙化灶。腹部彩色超声多谱勒示左肾囊肿,Bosniak Ⅰ级。诊断:植物日光性皮炎。治疗: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0 mg 每日1 次静脉滴注,依巴斯汀10 mg 每日1 次口服,3%硼酸溶液湿敷于面部及双手每日3 次。5 d 后,皮损肿胀明显消退,部分黑褐色坏死性痂皮脱落,遂将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量至5 mg 每日1 次静脉滴注,加用醋酸泼尼松10 mg 每日1 次口服。治疗8 d 后停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醋酸泼尼松减量至5 mg 每日1 次口服,症状持续缓解(图1c,1d)。治疗15 d后皮损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治疗18 d 后停用醋酸泼尼松,随访6 个月无复发。

图1 植物曝光性皮炎患者皮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1a,1b)治疗前双颊、鼻翼两侧暗红斑,附着暗褐色血痂;双手背弥漫性肿胀,皮肤呈黑紫红色,有散在分布的黄豆大水疱及血疱;1c,1d)治疗8 d 后,原有肿胀及红斑消退,水疱消失

讨论

植物日光性皮炎(phytophotodermatitis)多发于夏季,女性多见,好发于面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皮肤呈弥漫性轻度潮红或呈紫红色,有瘀点或瘀斑、丘疹、水疱等,可伴双侧眼睑肿胀,口唇外翻,张口受限。患者自觉有烧灼、麻木、蚁走感等[1]。本例患者是中老年女性,曝晒前2 h 曾食用菠菜,皮损累及面部及双手背等曝光部位,呈弥漫性肿胀,自觉烧灼感及瘙痒,符合植物日光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目前认为植物中引起光敏反应的物质主要是呋喃香豆素,与呋喃香豆素接触后30 ~120 min,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达到峰值。24 h 后皮肤出现红斑、水肿和大疱,并在72 h 达到高峰。高建华[2]对310 例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临床分析中发现,菠菜致病者仅有2 例,较为少见。本例患者曾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皮炎,虽然治疗部分有效,但误诊对于患者病程及进展的整体评估会有一定影响,同时不利于对患者出院后的日常防护进行宣教。

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应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迟发性皮肤卟啉病、接触性皮炎等相鉴别。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表现是光敏感,皮损发生于光暴露部位,早期的植物日光性皮炎因其临床表现的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可通过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予以排除。迟发性卟啉病可有家族史,光暴露区有皮损,包括水疱、色素沉着、结痂、瘢痕,伴光敏感,皮肤脆性增加,应注意与水肿消退后期的植物日光性皮炎相鉴别,检测尿卟啉及尿卟啉与粪卟啉的比值有助诊断[3]。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史,发病与日晒、季节无关,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避免接触后可痊愈[1]。临床中如考虑日光性皮炎时,可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如最小红斑量测试、光斑贴试验、血卟啉、尿卟啉等,以鉴别诊断。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情重者可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本例患者面部皮损较双手改善更早、更明显,可能与面部血运丰富、恢复快有关。部分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可反复发作,避免食用或接触光敏性植物、尽量减少日晒并做好防晒措施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1]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M].2版.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739-740.

[2]高建华. 植物日光性皮炎310例临床分析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 16(11):1600-1601.


文章来源:《植物学报》 网址: http://www.zwxbzz.cn/qikandaodu/2021/0127/627.html


上一篇:《诗经》中的植物与药用植物
下一篇:植物类中药成分的肾脏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