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植物学报
曾用名:植物学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674-3466
CN:11-5705/Q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422857
被引频次:190718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SCI科学引文索引(2014);统计源期刊(2018);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期刊分类:林业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谈涉林案件中植物物证照片的拍摄(2)

来源:植物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拍摄高大的树木时,为了拍摄完整,常使用竖构图,拍摄角度多为仰拍,但如果角度过大,就会使树木倾斜或后仰产生变形。因此,在拍摄高大树木全貌

在拍摄高大的树木时,为了拍摄完整,常使用竖构图,拍摄角度多为仰拍,但如果角度过大,就会使树木倾斜或后仰产生变形。因此,在拍摄高大树木全貌时除注意相机的参数调整以外,还需注重拍摄角度等。

(二)植物的细目照片

1.植物的树干和树皮

根据层层递进的拍摄原则,在固定植物全貌之后,应该进一步拍摄其主干,以反映树干和其他部位之间的关系,并可重点反映树皮特征。树皮是树木在干、枝、根等各个部位的形成层以外各种组织的总称。树皮是贮藏养分的场所,是把树叶所制造的养分向下输送的渠道,同时它还是树干的保护层,可防止树木的生活组织受外界温度剧烈变化或机械损伤的影响。树皮的颜色、外观形态、厚度、质地、气味、滋味以及剥落等情况,对于原木的识别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的树木的树皮上还有其他的附属结构和特征,对于原木的识别有着特别的意义。在现场勘查时,应首先对树皮的外皮进行拍摄,以反映树皮的颜色、开裂方式,如果表面具有附属结构时要用特写镜头突出反映,拍摄示例见图3、4。

图2 南方红豆杉树貌

图3 杂交鹅掌楸树干和树皮

图4 南方红豆杉树干和树皮

具体拍摄参数如下:

景别:中景~近景

焦距:70MM-200 MM

光圈:小光圈f5~f8

对焦:AF/MF

光线:顺光、自然光

构图:竖构图或横构图

角度:仰拍、平拍

曝光模式:手动或光圈优先

2.植物的枝条和叶

枝条和叶是树木上生活周期最长的结构,也是最常见的植物物证,即使是冬天地上的落叶也能反映出树叶的形状、叶脉类型和脉序等特征。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和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件中通常能够见到犯罪嫌疑人丢弃的树冠、树皮、枝条、叶子,这是鉴定涉案林木材种的重要依据,所以必须拍摄并采集枝、叶物证予以固定、保存,以备送检。

根据走访植物鉴定人员得知,最理想的鉴定对象是对枝条和叶片进行整体鉴定,因此,在拍摄固定植物物证时,尽量是以带有叶片的枝条为拍摄对象。

对于红豆杉这类植物,由于叶片背面有气孔分布,所以叶片背面呈淡绿色,与其正面颜色相差较大。因此,在对其进行拍摄时,需对叶片的正反面进行拍摄固定。同时,需要用特写镜头反映叶片背面的气孔带,拍摄示例见图5。

图5 南方红豆杉叶片正反面照片及叶片反面特写

杂交鹅掌楸,叶片为单叶互生,上部截形或微凹,两侧各具一凹裂,形似马褂。因此,在拍摄杂交鹅掌楸叶片时应重点反映叶片的轮廓特征。在拍摄枝条时,注重反映其枝条的特点,杂交鹅掌楸的枝条上带有环状托叶痕,需进行特写。拍摄示例见图6。

具体拍摄步骤及标准如下:

首先,应用数码相机反映树木的枝条特征,树叶的结构、分布特征,使用近距拍摄。如果是复叶要能够体现出复叶的类型。如,复羽叶栾树的叶片就是复叶,拍摄时需对枝条和叶片分别进行拍摄,以对枝条和复叶进行区分,并注意反映叶序的分布。如果对植物特性不了解,在拍摄复叶时,只对单独叶片进行拍摄是不具备鉴定价值的。因此,技术人员除掌握拍摄方法外,还需对植物特性有一定了解。拍摄示例见图7。

其次,在现场勘查并照相时要充分体现不同季节的树种特征。季节的变化往往影响拍摄内容的选择,冬季由于树叶脱落,除有条件拍摄部分落叶外,可选择树干、树皮上的特征作为拍摄对象。

拍摄参数如下:

景别:中景-近景-特写

焦距:100MM~200MM

光圈:小光圈f8~f11

对焦:MF

光线:顺光、自然光

角度:平拍和垂直拍摄

图6 杂交鹅掌楸叶片枝条和托叶痕特写照片

曝光模式:手动或光圈优先

在拍摄物证的细目照时,需加放比例尺以标示物证的实际大小。比例尺应该放置物证的下方或右侧,有刻度的一面靠近物证主要特征面。

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需使用大景深以确保物证及比例尺清晰。并且正面照片与反面照片的所有拍摄条件都应该保持一致。

3.植物的花和果


文章来源:《植物学报》 网址: http://www.zwxbzz.cn/qikandaodu/2021/0728/1492.html


上一篇:林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研究
下一篇:如何防治外来植物杀手薇甘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