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植物学报
曾用名:植物学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674-3466
CN:11-5705/Q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422857
被引频次:190718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SCI科学引文索引(2014);统计源期刊(2018);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期刊分类:林业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蒋勋散文中的自然意象书写(4)

来源:植物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于意象中寄寓生活、艺术、生命感悟 意象一词由“意”与“象”相连而成,“象”指的是形象、物象,“意”指作者将自己的情或思注入象。所以,解读

1.于意象中寄寓生活、艺术、生命感悟

意象一词由“意”与“象”相连而成,“象”指的是形象、物象,“意”指作者将自己的情或思注入象。所以,解读意象,不仅赏析物象之形美,亦能感悟作者之情或思。蒋勋从“生活美学”视角观照自然意象,以方寸写天地人生,将美、艺术、历史融入意象中,在微观意象中寄寓个人情感、历史感悟与思考、美的心得。

蒋勋赋予自然植物意象,尤其是“花”以精致的文化内涵、朴素的生活质感、悠久的历史底蕴、佛学的了悟。经由蒋勋的言说,纷繁的自然意象获得美学的质感,极古典也极现代。以花感慨生命的华美、以花阐发美学理念、以花寄寓悲欢离合之情,蒋勋赋予花的意象多重意义。

含笑是蒋勋着笔墨极多的意象,含笑的书写沉淀着台湾的文化、民间生活气息,以及作者个人的成长记忆。且以“含笑”意象为例,解读蒋勋自然意象的深意。含笑首先是极生活的,在台湾含笑是一种日常生活中习见的花,“含笑的香气,混合着太太们月白麻纱的衫子,蝉声、榕荫、以及手中摇晃的一阵阵纸扇的风,便是台湾乡间四处弥漫的夏的气息了。(25)蒋勋:《忘言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页。”含笑的馥郁充满人间烟火,极为接地气儿,作者却能对这样常见的意象投注审美眼光。含笑代表了台湾民间生活气息,是平凡朴素生活的象征;含笑又是极富文化、宗教质感的:“台湾的寺庙,常用碟盛着,把含笑供在佛前……也像菩萨的笑靥”。看似随意选取的意象,正是台湾民间信仰文化的一种虔诚,并由含笑而引发了关于佛教的冥想:“那在氤氲中初初绽放的花苞,透出了颤巍巍带淡紫的蕊心,使人记起印度的午后,潮湿的天气,空气中酝酿着一种极限的高音,闪耀着……佛弟子都在树下打盹儿,睡梦中应该就是属于人界与天界之间的花香吧。(26)蒋勋:《忘言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页。”由小小的花的意象浸润的宗教的思考中,含笑生活化与文化化双重质感正揭示着佛教关于色与空的辩证关系。

“石头”意象中也蕴含了文化、历史与艺术的厚重。此石是自然之石,坚硬厚重,但是蒋勋从石头物理上的“熔点”这一现象引出石头液体存在状态,将有形的石头升华为“无形的石头”:这些石头穿越历史,流过中国古老的神话,留下女娲补天的传说;流过苍茫的洪荒时代“飞溅、流荡、迂回(27)蒋勋:《路上书》,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4页。”,并参与了宇宙的生殖;流过世纪的荒凉与寂静,变成静定、甘于晦暗的固定形态;进入中国的美学、艺术与文学。从粗粝厚重的灰色石头变成莹润洁柔的玉石,沉淀着中国古老的梦与记忆;从斑驳的庭中石块变成山水画中千年不变的意象;从工具的粗粝变成《红楼梦》中儒释道精神投射的意象。石头的意象包含着中国文化的热闹与寂静,参与着中国的山水画、陶艺、玉器制作。以一个小小的石头意象引发对中国文化的勾勒,自然意象正是作者文学、艺术思考的投射。

“蒋勋多年在文学和美学上的耕耘,就时间的纵轴而言,他可算为人类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个恭谨谦逊的善述者。就空间上的横轴而言,蒋勋是这个地域的诗酒风流的产物,是从容、雍雅、慧杰、自适的人(28)蒋勋:《无关岁月》,上海: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蒋勋散文呈现出来的雅致、古典与现代诗意,是人生艺术化的体现,是其践行生活美学的结果,其散文流露出来的洒脱、随缘生活理念、对生活的诗意关照,意象选取的雅致与精致,小中见大,对道家山水美学的青睐,对生命的了悟与感悟,既带有明清小品文中自然书写的幽雅散淡闲远之风,又是对五四时期周作人等言志散文、人生艺术化思潮的遥相呼应。

2.于意象中蕴含宗教情怀与哲学思考

于佛教,蒋勋缘根深重,“他每天黎明即起,打坐、抄经,似归隐老僧。常于旅行中一锭小墨,一片很薄的砚石,一支大阪小毛笔手抄《金刚经》《药师经》,焚香,坐下来,在砚石上滴水,磨墨,开始抄一段经(29)蒋勋:《舍得,不舍得》,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他于流水潺潺中领悟佛法,于寺庙中精心读经。佛学情怀浸润到其日常生活中,也渗透至其散文中,其散文中诸多植物意象中都暗含着这种宗教情愫。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花是与佛教关联最多的意象,“花”的意象常常能够引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了悟自然与人生的相通相息。更进一步,花常常与佛教有渊源。在佛教典籍中,赞叹佛法的功德散花如雨,譬喻为“花雨”,功夫熊猫中乌龟大师圆寂漫天桃花,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更是众所周知。蒋勋沿袭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常藉由“花”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佛学感悟与哲学思辨。


文章来源:《植物学报》 网址: http://www.zwxbzz.cn/qikandaodu/2021/0212/646.html


上一篇:不说话的朋友
下一篇:中国首款人造肉9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