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植物学报
曾用名:植物学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674-3466
CN:11-5705/Q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422857
被引频次:190718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SCI科学引文索引(2014);统计源期刊(2018);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期刊分类:林业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植物学的文化演绎与历史回眸——评周文翰著 《(2)

来源:植物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写到杜鹃花时,周文瀚说:“曾经在浙江的山野看到大片的‘映山红’,烂烂漫漫,每朵花都是5瓣花瓣组成的小漏斗形状,在中间的花瓣上还有一些小

在写到杜鹃花时,周文瀚说:“曾经在浙江的山野看到大片的‘映山红’,烂烂漫漫,每朵花都是5瓣花瓣组成的小漏斗形状,在中间的花瓣上还有一些小点。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是杜鹃花属植物中的一种,也不知道关于它的神奇传说。只是听从当地人的指点,尝着吃了几个‘映山红’长条状的花瓣,有一点甜味,可是不能吃太多,否则会流鼻血。最早见于记载的杜鹃花可能是东汉《神农本草经》里写的下品有毒药物‘羊踯躅’,这是一种黄色的杜鹃花,因为羊吃了就会死,所以见到这种花就踯躅不进。现代植物学也证实,‘羊踯躅’的叶子和一种白色杜鹃的花的确含有毒物质,吃了会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病症。而杜鹃这个名字则首先见于南北朝时的《本草经集注》,这个名字和杜鹃鸟(也叫子规、子鹃、布谷鸟)、古代蜀国国王杜宇的传奇有关。相传杜宇在位的时候遇到大洪水,自己没法治理,就命令鳖灵为相治水,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望帝自谦德薄,主动禅位给鳖灵,他要离开王都的时候,子规鸟叫个不停,以后蜀人听到这声音就对望帝唏嘘不已。这是西汉末期的四川人扬雄在《蜀王本纪》里记载的,后来民间又把杜鹃鸟与杜鹃花联系起来,说杜鹃花是由杜鹃鸟啼出的血染红的,这就是杜鹃花和子规啼血这个成语的来历。”

只有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对植物性状的悉心观察,才有如此博大精深的论述。周文瀚后来有意去各地的植物园、自然博物馆这类偏门景点参观,再进入美术馆,也常常注意绘画、雕塑中的植物元素,陆续写作《花与树的人文之旅》一书的内容。关于植物的各种历史常常是周文翰和家人、朋友在饭桌上聊天的话题,后来他们建议他可以整理出书,周文翰就做了一些修订整理,主要是查证了许多科学文献,把之前的“文化漫谈”和“科学历史”结合了一下,算是“跨界小历史”。可能因为做过很多年记者,周文瀚喜欢追溯同种植物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出现的“翻译”、“误会”、“错位”等一系列现象后面形成的机制,比如商业、宗教、政治等因素怎样影响人们对植物的命名。虽然旅行作家的实验在三年之后失败,可是他却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植物爱好者,比如去纽约旅行,他最先去的是纽约植物园、布鲁克林植物园和中央公园,他并不像植物学家那样见多识广,晓得识别一株株植物及其科属、学名之类,而是关注当地人如何从世界各地引种各种植物,如何认知、布置、观赏它们,尤其是从日本、中国、印度等东方来的植物。

从“文化研究”落实到日常生活,他和家人特别买了带小花园的一楼居住,以便养花种草。可是成绩有限,家里阳台、花园中种植的花木常常莫名其妙就枯萎了,换盆死、旱死、沤死、冻死、热死、病死,各种死法不一而足。所以,每年他们都要前往花卉市场流连几次,买来一大堆种籽和苗木折腾一番,让它们面对叵测的命运。好在,总算有一丛竹子、一棵紫藤、一棵海棠、一棵花椒、一棵石榴在小花园中成活了。每年秋季,踮起脚摘那些红艳艳的石榴,似乎可以证明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完全白费。

在写到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传统主题“松鹤延年”时,周文翰写道:“也是在魏晋时代,松树和翩翩飞翔的白鹤结合在一起,有了飘然的仙气。静止的松和飞跃的鹤,似乎恰好是一种内在的静修和外在的、突破性变化的对照和比喻。”松的沉静古雅,鹤的翩跹灵动,二者可谓相得益彰。

在谈到丁香这种植物时,周文翰写道:“可中国人关于丁香情结的幽思没有传播出去,欧洲人对这种花有着不同的赋意,在法国,丁香花开的时候是气候最好的时候,春天正浓烈,所以这种花象征的是年轻人的纯真无邪、初恋之类明媚的东西。”

各种各样植物的名称来历、全球传播、文化内涵与历史典故,40篇植物文化随笔构成的这本书,让你有一种在文化与植物交织的时空中畅游的感觉。丰富悠久的“植物文化”知识和多年旅行中获得的全球视野,在作者脑海中激荡冲撞,便因此有了这本《花与树的人文之旅》。本书中每一种植物,都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同人类的认知升华而被赋予生动的文化内涵。除引经据典之外,作者独到的思考,也使本书不同于单纯的植物小品文,具有了更深刻的韵味和情趣。

《花与树的人文之旅》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人文学者视野下的植物风采,昭示了人类与植物息息相关的精神联系、物质联系和历史联系。本书中每一种植物,都是人类生活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文章来源:《植物学报》 网址: http://www.zwxbzz.cn/qikandaodu/2020/1009/388.html


上一篇:长安辞
下一篇:向下(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