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植物学报
曾用名:植物学通报
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674-3466
CN:11-5705/Q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422857
被引频次:190718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SCI科学引文索引(2014);统计源期刊(2018);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期刊分类:林业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第9届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和环境科学期刊沙龙(2)

来源:植物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所科技平台与信息处副处长何书金等出席了活动。来自科学出版社、中国知网、《生态学报》《植物学报》、中华医学会等全国生物、地学和环境科学及相
所科技平台与信息处副处长何书金等出席了活动。来自科学出版社、中国知网、《生态学报》《植物学报》、中华医学会等全国生物、地学和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40余家科技期刊和相关机构的60多位编辑、学者参加了活动。本次期刊沙龙分为主题报告、编辑座谈及专题研讨三部分,与会代表围绕学术期刊国际化、网络化、集群化发展,以及新形势下期刊如何更好地服务生物、地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与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数字传媒网执行主编、《地理研究》编辑部主任朱晓华作了题为“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服务平台构想、实践及其进展”的主题报告。主题报告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李翠霞主持。朱晓华首先分析了国内期刊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与机遇,并结合构建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数字服务平台过程的切身实践与体会,从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平台发展的系统顶层设计、系统模块构成及其功能、多元期刊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全面分享与展示了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集群服务平台发展的成绩及其经验。其中,中国地理资源骨干期刊数据的全面融合、以服务用户需求与社会需求为核心的微信公众服务、中国地理手机报、科研云助手、在线视频课程、中国地理与资源权威专家管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与资源国情快报》(政策版、科普版)等多元期刊产品的推出,真正做到了融入科研全过程,服务广大用户需求,更好地对接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提升了信息时代的中国地理与资源学术期刊的综合影响与办刊综合效益,切实推动了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由传统的纸质出版向富媒体出版、期刊由单一的文献生产者向学科集成服务提供平台的两大根本性转型发展。围绕“专业期刊集群服务平台”的主题,在何书金研究员的主持下,与会代表从学术期刊由单独办刊到集群办刊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国内外一些期刊集群的成功运作案例,就如何应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凭借学术期刊的自身优势,走出一条适应市场化时代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期刊群发展模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驱动机制和实现路径”和“国际化背景下中文期刊发展瓶颈与出路”专题研讨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期刊联合编辑部主任武文编审主持。与会代表就中文学术期刊在国际化、网络化、集群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中如何强化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对科研成果与信息的传播质量和传播效率进行了充分研讨。会上,来自不同学科不同机构的期刊代表还相互分享了各自先进的办刊经验。本次活动是开放性的研讨和交流,是中科院生物、地学和环境科学类科技期刊如何从传统出版实现向现代出版战略转型的一次深入探讨与思考,该活动的成功举办,将有力推动中科院生物、地学和环境科学类科技期刊从传统编辑出版向知识服务提供平台的转型。为了给中国地理与资源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好、更高、更全面的支撑与服务,提升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的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未雨绸缪,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特色的中国地理与资源期刊的专业期刊集群的发展模式,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实践,目前已拥有54家地理资源类加盟期刊,完成了9家骨干期刊后台数据的完全整合,争取到了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以及首个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的支持,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发展已由构想变为现实(www.geores.com.cn),成为了集成果发表与数字出版以及丰富学科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地理资源学科的重要门户平台。依托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服务平台,已经成功获取到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建设项目,为其提供多元期刊产品。中国地理资源期刊集群服务平台的投入与收入比例达到1∶1。

文章来源:《植物学报》 网址: http://www.zwxbzz.cn/qikandaodu/2020/0831/329.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植物学报》第七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纪要